还是在夏天的时候,部门里来了一个人大HR专业的本科女生,形象很一般,但是智商还可以。一般而言,在7月份走出校门时才谋到第一份工作的人算不上多么的优秀,排除运势迷信的话。最后公司还是录取她到药厂试用人事专员职位,那简直等同于古代的戍边。我经常给药厂那边打电话对接我这块工作的事情,她一站式解决的很少。有几次过去药厂,因为药厂的所有人都是着白大褂,找人比较困难,我都是众里寻她。上周传来消息,说这小姑娘被药厂投诉引起总部高层不满,决定解聘。我大吃一惊,很同情,连忙打探原因。据说这人沟通技巧欠缺,很不主动,事也总办不成。归结起来大概是:能力欠缺、意愿度还不高。作为培训专业人士,我当然第一要问责于她的导师:小半年的时间,难道没有机会去观察和指正新人的过失吗?这是制度操作性失败。
想象公司HR给她面谈解除的情境,她应该很震惊很伤心吧。事实上,这小姑娘很平静,很坦然地接受了处理结果。
但我不相信她的内心真如表面上的一般冷静。她一定回家关上门大哭了。
因为我年轻时候跟她有着同样的遭遇。能力不足是可以理解的,刚毕业的人都眼高手低;但是能力不足可以拿态度作为弥补,你大可以积极主动去迎合同事们的欢心,换得他们的谅解和指导;或者有一些人年轻气盛礼仪差点,但只要动手动脑能力强,也不妨被领导当作个好工具使使。这样的道理虽然在入职训练的时候就苦口婆心千叮万嘱过了,但是有些跟头是必须要摔了才知轻重。每个人都有本能,你若太缺修炼,可能干扰作用会严重的阻碍潜能的呈现。
这初入职场的失败经验,可以记入人生的挫折。不一定是坏事,她一定会去反省和进步。十年过后她回想起来,说不定还会感谢这些给她一闷棍的人们。祝福她。
人跟人之间的关系,是互相创造的。 我们要去选择谁成为我们的同事,谁成为我们的朋友,谁成为我们的伴侣。不同的身份,关系疏密不一样,链接方式也不一样。一起共事的人,要才能,要协作,要信任;做互为喜欢的好朋友,要志同道合知冷知热;做同床共枕的人,要灵肉合一同甘共苦。基于不同的定位,我们对其期望值是不一样的。当然,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互动的进程,关系会发生演变。所以不断的有人进入我们的生活,有人淡出我们的世界,有人越走越近,有人越走越远。
时间所要解决的,其中一个关键问题,就是,人的锐气。当人年过三十,往往锐气尽失,选择了妥协,认清了局限,服从了条件。有的人天生是短跑高手,有的人天生是长泳健将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